- 刘自立;刘春明;张汉谦;
为了研究钒微合金化对12Cr2Mo1R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钒改进型12Cr2Mo1R厚板产品的强化和韧化机制,在50 mm厚12Cr2Mo1R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钒,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室温及500℃高温拉伸试验、-60℃低温冲击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钒微合金化对12Cr2Mo1R厚板的微观组织、析出相以及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钒微合金化后,主要通过碳化物析出强化机制提高了12Cr2Mo1R厚板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添加V后,钢板的晶粒细化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也有一定贡献;合适的钒添加量为0. 30%。
2019年07期 v.36;No.320 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自立;刘春明;张汉谦;
为了研究钒微合金化对12Cr2Mo1R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钒改进型12Cr2Mo1R厚板产品的强化和韧化机制,在50 mm厚12Cr2Mo1R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钒,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室温及500℃高温拉伸试验、-60℃低温冲击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钒微合金化对12Cr2Mo1R厚板的微观组织、析出相以及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钒微合金化后,主要通过碳化物析出强化机制提高了12Cr2Mo1R厚板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添加V后,钢板的晶粒细化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也有一定贡献;合适的钒添加量为0. 30%。
2019年07期 v.36;No.320 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孙倩;张霞;张罡;崔小玉;范蕙萍;田娇;
室温下,对覆板TA2、基板Q345、爆炸复合板TA2/Q345的光滑试样进行静态拉伸和高周疲劳试验;线性拟合出最大应力幅σ_(max)和疲劳寿命N的关系曲线,并对其疲劳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板TA2/Q345的抗拉强度优于基板和覆板,疲劳强度介于基板与覆板之间,σ_(-1p)=0. 31σ_b,复合板的疲劳比较小,抵抗疲劳作用的能力较差。复合板TA2/Q345疲劳断口呈现多源性,裂纹萌生于基板Q345表面,终断于覆板TA2;多源裂纹扩展交汇时形成台阶,基板Q345向覆板TA2扩展时出现了"爬坡"现象,且覆板TA2侧出现了"剥离撕裂"。由于覆板和基板弹性模量、晶体结构、金相组织的差异,造成复合板结合界面开裂。
2019年07期 v.36;No.320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倩;张霞;张罡;崔小玉;范蕙萍;田娇;
室温下,对覆板TA2、基板Q345、爆炸复合板TA2/Q345的光滑试样进行静态拉伸和高周疲劳试验;线性拟合出最大应力幅σ_(max)和疲劳寿命N的关系曲线,并对其疲劳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板TA2/Q345的抗拉强度优于基板和覆板,疲劳强度介于基板与覆板之间,σ_(-1p)=0. 31σ_b,复合板的疲劳比较小,抵抗疲劳作用的能力较差。复合板TA2/Q345疲劳断口呈现多源性,裂纹萌生于基板Q345表面,终断于覆板TA2;多源裂纹扩展交汇时形成台阶,基板Q345向覆板TA2扩展时出现了"爬坡"现象,且覆板TA2侧出现了"剥离撕裂"。由于覆板和基板弹性模量、晶体结构、金相组织的差异,造成复合板结合界面开裂。
2019年07期 v.36;No.320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金祥;张国栋;杨国强;
比较了国内外标准中9%Ni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要求,分别采用Ni-Cr-Mo系焊条和Ni-Cr-Fe系焊条匹配国产低温调质钢X7Ni9,对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定了X7Ni9同种钢以及X7Ni9与S30408异种钢相焊的焊接材料,并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有效克服了X7Ni9钢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磁偏吹、热裂纹等难点。该焊接工艺应用于国内首艘双燃料30 000 m~3LNG运输船的液货舱焊接,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9年07期 v.36;No.320 18-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黄金祥;张国栋;杨国强;
比较了国内外标准中9%Ni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要求,分别采用Ni-Cr-Mo系焊条和Ni-Cr-Fe系焊条匹配国产低温调质钢X7Ni9,对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定了X7Ni9同种钢以及X7Ni9与S30408异种钢相焊的焊接材料,并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有效克服了X7Ni9钢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磁偏吹、热裂纹等难点。该焊接工艺应用于国内首艘双燃料30 000 m~3LNG运输船的液货舱焊接,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9年07期 v.36;No.320 18-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罗雅;鲁艳红;
针对核用316LN不锈钢锻件试环,采用OM,SEM,EDS等设备研究了δ铁素体对其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环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较短,导致锻件芯部δ铁素体组织无法全部分解而残留于奥氏体基体中;冲击过程中,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优先在δ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开裂,发生脆性断裂,进而显著降低其冲击韧性。
2019年07期 v.36;No.32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雅;鲁艳红;
针对核用316LN不锈钢锻件试环,采用OM,SEM,EDS等设备研究了δ铁素体对其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环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较短,导致锻件芯部δ铁素体组织无法全部分解而残留于奥氏体基体中;冲击过程中,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优先在δ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开裂,发生脆性断裂,进而显著降低其冲击韧性。
2019年07期 v.36;No.32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惠虎;咸苹苹;宫建国;
针对多晶硅还原炉底盘支撑结构的应力分析问题,基于JB 4732—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中的弹性应力分析法以及ASMEⅧ-2中的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开展了底盘支撑结构的应力评定。同时,计算了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框架下该部件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弹性应力分析法、极限载荷法以及弹塑性分析法评估时,底盘支撑结构均满足强度要求。但是,基于弹性应力分析法所得到的设计结果过于保守,而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可以大幅降低设计的保守度。
2019年07期 v.36;No.320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惠虎;咸苹苹;宫建国;
针对多晶硅还原炉底盘支撑结构的应力分析问题,基于JB 4732—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中的弹性应力分析法以及ASMEⅧ-2中的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开展了底盘支撑结构的应力评定。同时,计算了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框架下该部件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弹性应力分析法、极限载荷法以及弹塑性分析法评估时,底盘支撑结构均满足强度要求。但是,基于弹性应力分析法所得到的设计结果过于保守,而极限载荷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可以大幅降低设计的保守度。
2019年07期 v.36;No.320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博;吕远;沙东;
为了减轻地震对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产生的破坏,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两种组合减震方式,即基础隔震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组合减震A)、柱顶隔震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组合减震B),并建立了简化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从理论研究及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地震动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震动输入,组合减震措施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组合减震B对地震动的适应能力更强;采用组合减震B时,隔震层偏移较小,有利于保护隔震层,不至于因偏移过大而造成隔震层失效,也有利于结构的安全性;采用组合减震B时,黏滞阻尼器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使黏滞阻尼器充分发挥作用,配置更加合理,减震效果更好;理论解与有限元解比较接近,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选择组合减震方式及进行参数设计时,需根据工程抗震要求、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被动控制方式。
2019年07期 v.36;No.320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徐博;吕远;沙东;
为了减轻地震对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产生的破坏,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两种组合减震方式,即基础隔震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组合减震A)、柱顶隔震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组合减震B),并建立了简化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从理论研究及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地震动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震动输入,组合减震措施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组合减震B对地震动的适应能力更强;采用组合减震B时,隔震层偏移较小,有利于保护隔震层,不至于因偏移过大而造成隔震层失效,也有利于结构的安全性;采用组合减震B时,黏滞阻尼器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使黏滞阻尼器充分发挥作用,配置更加合理,减震效果更好;理论解与有限元解比较接近,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选择组合减震方式及进行参数设计时,需根据工程抗震要求、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被动控制方式。
2019年07期 v.36;No.320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成乾;杨建良;
对ASME PCC-1与GB/T 150. 3—2011中(Taylor-Waters法)螺栓载荷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以两组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数据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对于螺栓载荷的计算模型基本一致,但按照ASME PCC-1算得的需要螺栓面积远大于Taylor-Waters法算得的面积。这对法兰接头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对按照ASME PCC-1和API 660等标准进行非标法兰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2019年07期 v.36;No.320 44-4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袁成乾;杨建良;
对ASME PCC-1与GB/T 150. 3—2011中(Taylor-Waters法)螺栓载荷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以两组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数据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对于螺栓载荷的计算模型基本一致,但按照ASME PCC-1算得的需要螺栓面积远大于Taylor-Waters法算得的面积。这对法兰接头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对按照ASME PCC-1和API 660等标准进行非标法兰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2019年07期 v.36;No.320 44-4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甘国华;郁光廷;秦川;张娜妮;赵卫东;
燃料通道是重水堆机组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包含的压力管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一部分。监督燃料通道的轴向伸长量是压力管的老化状态评价的基础。利用燃料通道轴向伸长记录中A、C侧读数与换料历史记录中上、下游Z向位置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通道轴向伸长量与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开发了Z向位置补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的Z向位置估算值与通道的测量值之间吻合度良好,在此基础上,将电厂燃料通道轴向伸长监督系统进行升级,以监督新自由端轴向伸长量,为压力管的寿命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07期 v.36;No.32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国华;郁光廷;秦川;张娜妮;赵卫东;
燃料通道是重水堆机组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包含的压力管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一部分。监督燃料通道的轴向伸长量是压力管的老化状态评价的基础。利用燃料通道轴向伸长记录中A、C侧读数与换料历史记录中上、下游Z向位置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通道轴向伸长量与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开发了Z向位置补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的Z向位置估算值与通道的测量值之间吻合度良好,在此基础上,将电厂燃料通道轴向伸长监督系统进行升级,以监督新自由端轴向伸长量,为压力管的寿命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07期 v.36;No.32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琢;于永亮;高廷岩;方学锋;何芬;
储罐由于内部储存的复杂介质的作用经常发生腐蚀现象,很多底板都进行了补板维修,国内外对补板检测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迫切需要对补板展开研究工作。以漏磁检测为基础,仿真求解6,8,10 mm补板漏磁检测的合理气隙距离,分析了不同气隙距离、不同板间距和不同缺陷深度的补板漏磁场空间分布特性,并采用漏磁检测自动行走装置对补板检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2019年07期 v.36;No.320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玉琢;于永亮;高廷岩;方学锋;何芬;
储罐由于内部储存的复杂介质的作用经常发生腐蚀现象,很多底板都进行了补板维修,国内外对补板检测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迫切需要对补板展开研究工作。以漏磁检测为基础,仿真求解6,8,10 mm补板漏磁检测的合理气隙距离,分析了不同气隙距离、不同板间距和不同缺陷深度的补板漏磁场空间分布特性,并采用漏磁检测自动行走装置对补板检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2019年07期 v.36;No.320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温原;葛仁彦;
使用预制气泡的聚乙烯滚塑制品样品,利用太赫兹技术对该制品的壁内气泡缺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太赫兹技术可以探测到样品的壁内气泡,探测结果和扫描方向、样品的平整度及透明度无关。可为塑料及其衬里制压力容器或滚塑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损检验方法。
2019年07期 v.36;No.32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原;葛仁彦;
使用预制气泡的聚乙烯滚塑制品样品,利用太赫兹技术对该制品的壁内气泡缺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太赫兹技术可以探测到样品的壁内气泡,探测结果和扫描方向、样品的平整度及透明度无关。可为塑料及其衬里制压力容器或滚塑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损检验方法。
2019年07期 v.36;No.32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