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杂志社

Editorial Office 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压力容器分会
承办: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编辑出版:压力容器杂志社


名誉社长:陈学东
社长:崔军
主编:王冰
副主编:肖必宏
责任编辑:张晓丹 李风琴 刘昭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058/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4837
国内征订代号:26—10
国外发行代号:M1529
单价:8元/期
全年:96元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8号
邮  编:230031
编辑部:0551-65335515
主编室:0551-65335846
E-mail:ylrq1984@163.com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安徽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会工作成果奖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引文数据库(CSD)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SAC)

访问量:388585

试验研究

  • 用中心管限位的椭球壳无模液压成形试验研究

    胡蓝;滕步刚;何祝斌;初冠南;王仲仁;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长短轴比大于2的椭球壳体在自由胀形时会在赤道附近起皱,其原因是由于存在纬向压应力。首次提出采用带中心管约束法整体无模胀形技术,对长短轴比为2的椭球壳体进行液压胀形试验研究,得到了椭球壳体胀形时应变分布及尺寸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管约束下的椭球壳体胀形可以较好地控制椭球轴长比。椭球状壳体在胀形过程中经历焊缝起皱凸起,后又在更高内压的作用下逐渐消皱的过程。塑性变形首先发生在赤道焊缝处,随后球瓣靠近南北极的部位也发生塑性变形,并由赤道和极板向温带区域扩展。用此方法所获得的壳体可以直接用于椭球形水塔。

    2011年04期 v.28;No.22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用中心管限位的椭球壳无模液压成形试验研究

    胡蓝;滕步刚;何祝斌;初冠南;王仲仁;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长短轴比大于2的椭球壳体在自由胀形时会在赤道附近起皱,其原因是由于存在纬向压应力。首次提出采用带中心管约束法整体无模胀形技术,对长短轴比为2的椭球壳体进行液压胀形试验研究,得到了椭球壳体胀形时应变分布及尺寸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管约束下的椭球壳体胀形可以较好地控制椭球轴长比。椭球状壳体在胀形过程中经历焊缝起皱凸起,后又在更高内压的作用下逐渐消皱的过程。塑性变形首先发生在赤道焊缝处,随后球瓣靠近南北极的部位也发生塑性变形,并由赤道和极板向温带区域扩展。用此方法所获得的壳体可以直接用于椭球形水塔。

    2011年04期 v.28;No.22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国产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S30408)拉伸试验研究

    刘凡;江楠;张文建;李兆锋;

    对国产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进行室温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预应变量和变形速度等对材料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应变量及不同变形速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预应变处理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提高拉伸速度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屈强比且能明显降低试样的断裂伸长率。

    2011年04期 v.28;No.221 7-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国产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S30408)拉伸试验研究

    刘凡;江楠;张文建;李兆锋;

    对国产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进行室温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预应变量和变形速度等对材料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应变量及不同变形速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预应变处理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提高拉伸速度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屈强比且能明显降低试样的断裂伸长率。

    2011年04期 v.28;No.221 7-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升压规律的试验研究

    谢高峰;汪荣顺;魏蔚;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压力容器。绝热夹层完全的真空丧失是可能发生在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上的、并会对低温容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真空丧失试验台的基础上,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容器的绝热材料层数和初始充满率对其真空丧失后无排放贮存过程中升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绝热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层数及其初始充满率都对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的升压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2011年04期 v.28;No.22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升压规律的试验研究

    谢高峰;汪荣顺;魏蔚;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压力容器。绝热夹层完全的真空丧失是可能发生在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上的、并会对低温容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真空丧失试验台的基础上,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容器的绝热材料层数和初始充满率对其真空丧失后无排放贮存过程中升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绝热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层数及其初始充满率都对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的升压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2011年04期 v.28;No.22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低温液化气体汽化保护控制装置的研究

    杨敏春;齐福利;

    低温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液化气体汽化不充分时会使液态介质流入常温管道,从而导致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降低。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低温液化气体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以水为介质进行了低温液化气体汽化保护控制试验,研究了介质在0~4℃温度区间内,温度变化和调节阀开度、液体泵转速的关系,得出一种新型的低温汽化保护控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精密度高,数据准确稳定,对低温液化气体的使用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2011年04期 v.28;No.22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低温液化气体汽化保护控制装置的研究

    杨敏春;齐福利;

    低温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液化气体汽化不充分时会使液态介质流入常温管道,从而导致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降低。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低温液化气体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以水为介质进行了低温液化气体汽化保护控制试验,研究了介质在0~4℃温度区间内,温度变化和调节阀开度、液体泵转速的关系,得出一种新型的低温汽化保护控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精密度高,数据准确稳定,对低温液化气体的使用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2011年04期 v.28;No.22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设计计算

  • AP1000核电站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抗震性能分析

    周丹;

    建立了核电站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动力模型,通过管梁单元、集中质量单元、弹簧单元及刚性梁连接单元等较准确地模拟了设备结构的动力特征,同时通过等效密度的修正考虑了液体及水动力附加质量的影响。通过反应谱动力分析和等效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了低阶模态的动态反应和高阶模态的静态反应,得到了安全停堆地震(SSE)工况下结构内的最大应力、支撑处的最大作用反力,以及各组件接口传递的力和力矩。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在SSE地震事故下,仍能保证结构边界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安全裕度。

    2011年04期 v.28;No.22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AP1000核电站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抗震性能分析

    周丹;

    建立了核电站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动力模型,通过管梁单元、集中质量单元、弹簧单元及刚性梁连接单元等较准确地模拟了设备结构的动力特征,同时通过等效密度的修正考虑了液体及水动力附加质量的影响。通过反应谱动力分析和等效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了低阶模态的动态反应和高阶模态的静态反应,得到了安全停堆地震(SSE)工况下结构内的最大应力、支撑处的最大作用反力,以及各组件接口传递的力和力矩。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在SSE地震事故下,仍能保证结构边界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安全裕度。

    2011年04期 v.28;No.22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焦炭塔工作过程温度场仿真分析

    王正;郑静;茅庆飞;王魁;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焦炭塔一个循环工作过程进行了瞬态温度场模拟。以塔底、塔顶进出口介质随时间变化检测温度沿高度方向线性拟合所得的温度作为热分析边界条件,换热边界温度为时间和高度的复合函数,实现了进油和水冷阶段的动态换热内边界模拟。应用生死单元技术实现焦炭塔进油生焦过程模拟。分析表明,预热及蒸汽冷却阶段焦炭塔各处温度变化均匀。进油生焦阶段由于油气混合相不断攀升,导致与壁面接触时壁面温度迅速增高。水冷阶段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大,温度变化速率高,热梯度变化规律复杂。

    2011年04期 v.28;No.22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焦炭塔工作过程温度场仿真分析

    王正;郑静;茅庆飞;王魁;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焦炭塔一个循环工作过程进行了瞬态温度场模拟。以塔底、塔顶进出口介质随时间变化检测温度沿高度方向线性拟合所得的温度作为热分析边界条件,换热边界温度为时间和高度的复合函数,实现了进油和水冷阶段的动态换热内边界模拟。应用生死单元技术实现焦炭塔进油生焦过程模拟。分析表明,预热及蒸汽冷却阶段焦炭塔各处温度变化均匀。进油生焦阶段由于油气混合相不断攀升,导致与壁面接触时壁面温度迅速增高。水冷阶段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大,温度变化速率高,热梯度变化规律复杂。

    2011年04期 v.28;No.22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技术综述

  •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衬管技术研究

    冯利法;未永飞;闫国华;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是将反应堆的热能传递给二回路介质以产生蒸汽的热交换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泄漏将导致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二回路,甚至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总结了国外各种衬管技术及其在核电站的实际应用,根据核电站反馈的经验概述了各种衬管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衬管技术,并进行了试验。该衬管技术融合了液压胀接、钎焊和钨极气体保护焊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2011年04期 v.28;No.22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衬管技术研究

    冯利法;未永飞;闫国华;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是将反应堆的热能传递给二回路介质以产生蒸汽的热交换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泄漏将导致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二回路,甚至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总结了国外各种衬管技术及其在核电站的实际应用,根据核电站反馈的经验概述了各种衬管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衬管技术,并进行了试验。该衬管技术融合了液压胀接、钎焊和钨极气体保护焊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2011年04期 v.28;No.22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标准规范

  • 法国核电设备标准RCC-M规范Ⅳ卷焊接篇的应用体会

    李双燕;

    介绍了RCC-M(2000版+2002补遗)规范标准体系的结构与特点,以及第Ⅳ卷各章节的内容和相互关系。结合核电产品制造,对RCC-M第Ⅳ卷的理解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际应用时注意的问题,为初次接触RCC-M规范的核电焊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年04期 v.28;No.22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法国核电设备标准RCC-M规范Ⅳ卷焊接篇的应用体会

    李双燕;

    介绍了RCC-M(2000版+2002补遗)规范标准体系的结构与特点,以及第Ⅳ卷各章节的内容和相互关系。结合核电产品制造,对RCC-M第Ⅳ卷的理解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际应用时注意的问题,为初次接触RCC-M规范的核电焊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年04期 v.28;No.22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安全分析

  • 天然气管道法兰断裂原因分析

    吴兴华;

    对材料为ASTMA350 Gr.LF2,Class 1的标准法兰在进行气压试验时发生断裂的原因,采用宏观检测、力学性能试验、扫描电镜分析、金相分析、工艺试验、超声波检测、断裂韧度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讨,认定使用了脆化程度严重的不合格材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建议。

    2011年04期 v.28;No.221 47-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天然气管道法兰断裂原因分析

    吴兴华;

    对材料为ASTMA350 Gr.LF2,Class 1的标准法兰在进行气压试验时发生断裂的原因,采用宏观检测、力学性能试验、扫描电镜分析、金相分析、工艺试验、超声波检测、断裂韧度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讨,认定使用了脆化程度严重的不合格材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建议。

    2011年04期 v.28;No.221 47-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外取热器蒸发管失效分析及改进

    易建国;

    对外取热器蒸发管失效进行了分析,得出热疲劳开裂和应力集中是导致蒸发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2011年04期 v.28;No.22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取热器蒸发管失效分析及改进

    易建国;

    对外取热器蒸发管失效进行了分析,得出热疲劳开裂和应力集中是导致蒸发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2011年04期 v.28;No.22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检验与修复

  • 相控阵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内壁点腐蚀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吴焕利;魏培生;李海华;

    相控阵检测技术是利用电子方式控制相控阵探头合成的声束来实现超声波发射、接收的方法。相控阵检测基本原理是:调整阵列换能器各阵元发射/接收的相位延迟,使得合成声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聚焦、偏转等效果。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直观、重复性好、可实时显示。利用相控阵检测这一优点,采用0°线形扫查方式,研究压力容器在不开罐情况下实现内壁母材点腐蚀的检测。

    2011年04期 v.28;No.221 57-6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相控阵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内壁点腐蚀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吴焕利;魏培生;李海华;

    相控阵检测技术是利用电子方式控制相控阵探头合成的声束来实现超声波发射、接收的方法。相控阵检测基本原理是:调整阵列换能器各阵元发射/接收的相位延迟,使得合成声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聚焦、偏转等效果。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直观、重复性好、可实时显示。利用相控阵检测这一优点,采用0°线形扫查方式,研究压力容器在不开罐情况下实现内壁母材点腐蚀的检测。

    2011年04期 v.28;No.221 57-6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